George Daniels:最後一位真正的製錶匠

2025年5月14日

George Daniels:一人一錶的極致工藝

在當代鐘錶史上,George Daniels(1926–2011)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製錶師之一。他不僅以創造「同軸擒縱」聞名,更以「Daniels Method」重新定義了獨立製錶的極致:從設計、製作到組裝,全由一人親手完成。


從貧困中崛起的製錶大師

George Daniels 出生於倫敦一個貧困家庭,自學成才,憑藉對機械的熱愛與堅持,成為英國製錶界的翹楚。他的製錶理念強調獨立與完整性,堅持每一枚時計都由自己親手打造,從未委託他人代工,這種從無到有且全手工製錶的方式,也因此被後人稱為:「Daniels Method」。


一生僅製作 27 枚時計

至 2011 年辭世為止,George Daniels 一共親手製作了 23 枚懷錶與 4 枚腕錶,總計僅 27 枚完整時計(不包含他協助製作或設計的作品)。作品數量極少,也正是體現了他對製錶標準的要求與無可妥協,他的每一枚作品都堪稱藝術品,例如「Space Traveller」或「Grand Complication」,深受收藏家追捧,也曾在拍賣會上創下數百萬英鎊的高價紀錄。


同軸擒縱:改變產業的創新

1970 年代,George Daniels 發明了「同軸擒縱」(Co-Axial Escapement),這項技術減少了零件間的滑動摩擦,降低對潤滑油的依賴,提高了機芯的穩定性與耐久性。雖然最初乏人問津,但在 1990 年代末被 Omega 採用後,這項設計逐漸進入主流,成為 Omega 的招牌技術之一。


書寫傳承,而非品牌

George Daniels 並未成立自己的錶廠或品牌。他選擇透過著作傳承製錶知識,最著名的包括《Watchmaking》(1981),被譽為製錶師的聖經,詳細描述如何從原料開始製作一只完整的機械錶。另一本《The Art of Breguet》則向 18 世紀大師 Abraham-Louis Breguet 致敬,深度研究其技術與美學。

《All in Good Time: Reflections of a Watchmaker》是大師晚年的回憶錄,用輕鬆但犀利的語氣談他的一生與製錶觀點,也讓人更認識他作為人的一面。


Roger W. Smith:唯一的學生,唯一的延續

George Daniels 在晚年收了一位學生——Roger W. Smith。這位來自英國曼島的製錶師,如今也以同樣的方式製作腕錶,成為極少數仍然遵循「Daniels Method」的匠人,他的作品延續了 George Daniels 的精神,並在當代獨立製錶界佔有一席之地。


他是一個人,也是一個時代

George Daniels 於2011年辭世,他沒有商業團隊,沒有市場預算,也沒留下任何品牌或公司,唯一留下的,只有那為數不多的作品與被後進奉為圭臬的著作,但儘管如此,在收藏家與製錶師眼中,他的名字卻比任何 logo 都具份量。

他的存在提醒我們:在這個速度飛快、工業製品充斥的時代,仍有一些人堅持把每一個齒輪都磨成詩。

(圖片來源:SJX Watches、Revolution、Black Bough、Watch Affinity)

© 2025 deadbeat_.

© 2025 deadbeat_.

© 2025 deadbeat_.